
20世纪70年代的发现证实,最初在原始地球大气圈存在的气体,不可能促成氨基酸的合
成,这是对分子进化论的一个沉重打击。于是,进化论者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斯坦利·米
勒、西德尼·福克斯、希里尔·庞南佩鲁马等人的“原始大气实验”无效了。因此,在八十年
代,进化论者试图寻找新的出路。结果,他们提出了“RNA世界”的假想,认为首先形成的不
是蛋白质,而是包含蛋白质信息的RNA分子。
1986年,哈佛大学化学家沃尔特·吉尔伯特(Wa l t e r G i l b e r t)根据托马斯·切赫
(Thomas Cech)发现的“核糖酶”推出了一个假想:数十亿年前一个RNA分子由于某种原因
突然形成了,它能够自我复制。然后,这个RNA分子在外部作用的影响下,开始形成蛋白质。
此后,就有必要把这些信息储存在第二个分子中,于是,DNA分子应运而生。
这个几乎完全不可信的假想,其每个阶段都是由一系列的不可能性拼凑起来的,根本没有对
生命的起源做出解释,而只是扩大了这一问题,并引出了许多没有答案的问题:
1. 既然我们不可能接受组成RNA的单个核苷酸的偶然形成,那么,想象中的核苷酸,怎么
可能通过以某种特殊顺序聚集到一起来形成RNA的呢?进化论者约翰·霍根(John Horgan)
承认,RNA不可能偶然形成:
当研究人员继续密切研究“RNA世界”的概念时,更多问题浮出水面。RNA最初是怎样出
现的?RNA及其成分在实验室最好的条件下都难以合成,就更别说在现实的几乎不可能的条件
下了。132
2. 即便我们假设它是偶然形成的,那仅仅由一条核苷酸链组成的RNA,是如何“决定”自我
复制,并根据哪一种机制来实现自我复制呢?又是从哪里获得自我复制时所需的核苷酸的呢?
连进化论微生物学家杰拉尔德·乔伊斯(Gerald Joyce)和莱斯利·奥格尔(Leslie Orgel)在
他们的《RNA世界》一书中表达了这种情况的不可能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讨论集中到了一点上,那就是从随机的多聚核苷酸溶液中产生自
我复制的RNA分子的神话。这个概念不仅不切合目前我们所理解的生命起源以前的化学概
念,同时也减损了乐观派对RNA催化潜力这一观点的轻信度。”133
3. 即使我们假设在原始世界中存在自我复制的RNA,并且存在大量各种类型的氨基酸可以
供RNA使用,并且所有这些不可能的事情以某种方式发生,依然不会形成哪怕一个蛋白质。因
为RNA中只包含与蛋白结构有关的信息。另一方面,氨基酸也是蛋白质的原材料。尽管如此,
仍然不存在产生蛋白质的“机制”。认为只要有足够的RNA就可以产生蛋白质是毫无意义的,
这就和在一堆彼此往上堆集的零件堆上放了一张图纸,就希望小汽车自我组装一样。如果没有
弗朗西斯·克里克教授:“生命的起源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阿德楠•欧柯塔713
工厂和工人根据图纸中的说明组装零件,图纸不会自己制造出小汽车。同样,一旦没有其它
遵循RNA指令的细胞成分的配合,RNA图纸也不会自己生成蛋白质。
在许多酶的帮助下,蛋白质在核糖体工厂里制造出来,这是细胞内发生的极其复杂的过
程。核糖体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细胞器。因此,这种情况也引起另一中不合理的假设:核
糖体也理应同时偶然形成。甚至进化论和无神论最狂热的拥护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雅克·摩
诺德(Jacques Monod)也解释说,决不能认为蛋白质的合成仅仅取决于核酸的信息:
“如果不经翻译,编码(DNA和RNA信息)就毫无意义。现代细胞的密码翻译器由至少
50个大分子组成,它们在DNA中自我编码:密码不能翻译,而靠产品自己的翻译。这就
是“一切生命来自卵”的现代表达。这种循环何时、以何种方式才会结束?这是极难想象
的。”134
在原始世界中,RNA链怎样做出决定,并用何种方法来制造蛋白质——自己来执行这
50种专门粒子的功能?进化论者们对此无言以答。
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坦利·米勒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合作伙伴莱斯利·奥格尔
博士针对“生命通过RNA世界产生”的可能性,使用了“假想”一词。奥格尔就RNA必须具
有何种特征及为何不可能具备这样特征,在1994年10月的《美国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生命的起源》一文:
“我们注意到,如果生命起源以前的RNA具有今天并不明显的两种特性——没有蛋白
质的帮助就能实现复制的能力,以及催化蛋白质合成的每一阶段的能力,那么这种‘假
想’就有可能发生过。”135
现在应该清楚了:期望在RNA这样的分子中发生这两种复杂而尤其必需的过程,只有
从进化论者的观念出发并借助他们的想象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具体的科学事实清楚地证
明“RNA世界”的假说作为假定生命偶然产生的一种新模式无异于天方夜谭。
德克萨斯大学的生物化学家高登·C.·米尔斯(Gordon C. Mills)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的
分子生物学家迪恩·肯杨(Dean Kenyon)评估了“RNA世界”假说的破绽,并在他们《对
RNA世界的批评》一文中,得出了一个简短的结论:“RNA是非常不寻常的分子。‘RNA世
界’假说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看不出该假说得以建立的基础,甚至看不到希望。”136
科普作家布里格·克莱斯(Brig Klyce)在2001年的一篇文章中解释道,虽然进化论科学家
在这个问题上固执己见,但迄今得到的结果显示,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
“对‘RNA世界’的研究算是一项不大不小的事业。研究显示了从地球诞生以来的无生命
物质中偶然产生活细胞会是多么困难。该研究结果是对科学的宝贵贡献。其它类似的研究也
将同样宝贵。但是,在最近发现生命这样诞生的困难面前,还一味坚持生命是从无生命的化
学物自发产生的,这就令人费解了。这让人想起了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他们始终试图让铅变
成金。”137
生命的概念并不是单纯的分子堆积
到这里,我们已经审视了生命的偶然形成是何等地不可能。我们再次先把这些不可能放到
一边。我们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在最不适宜的、一点也不受控制的环境中(例如原始地球条件
概率计算清楚地表明,复杂分子,例如蛋白质和核酸
(RNA和DNA)不可能彼此独立地偶然形成。然而,
进化论者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所有这些复杂分
子必须同时存在才能形成生命。进化论被这个条件搅得混乱不
堪。这是有些主要的进化论者不得不承认的一点。例如,圣地
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坦利·米勒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合
作伙伴,著名的进化论者莱斯利·奥格尔博士说道:
“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结构复杂的物质,是极不可能同时同
地自发产生的。然而,只有蛋白质或者只有核酸似乎也不可
能。因此乍一看,可能会得出生命不可能通过化学方法产生
的结论。”1
其它科学家也承认相同的事实:
“没有催化蛋白质或酶的帮助,DNA无法完成它的工作,
包括不能形成更多的DNA。简言之,没有DNA不能形成蛋
白质,没有蛋白质也不能形成DNA。”2
“遗传密码和它的翻译机制(核糖体和RNA分子)是如何产生的?目前,我们只能满足于惊奇和
敬畏的感觉,而不是满足于答案。”3
《纽约时代》科学通信记者尼古拉斯·韦德(Nicholas Wade)在2000年的一篇文章中对此发表评
论:
“涉及地球生命起源的一切事物都是神秘的,似乎我们知道得越多,问题就越敏锐。”4
1- Leslie E. Orgel, "The Origin of Life on Earth",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71, October 1994, p. 78
2- John Horgan, "In the Beginning",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64, February 1991, p. 119
3- Douglas R. Hofstadter,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80, p. 548
4- Nicholas Wade, "Life's Origins Get Murkier and Messier",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13, 2000, pp. D1-D2
进化论者的供词
阿德楠•欧柯塔715
哈伦•叶海雅
下)形成了。仅仅形成一个蛋白质是不够的,这个蛋白质还必须在这种不可控的环境里,不
受破坏地耐心等待数千年,也许百万年,直到另一个蛋白质分子在同样的条件下偶然地在它
旁边形成。这样一直等待着,直到数百万适当且必需的蛋白质在相同的地方全部“偶然”地
在一起形成。那些早些时候形成的蛋白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而且要不受紫外线和强
烈的机械效应的破坏,一直等到其它的蛋白质在它们旁边形成。然后,这些在同一个地方形
成的数量足够的蛋白质通过有效的结合,形成了细胞的细胞器。没有外部物质、有害分子或
无用的蛋白质链来干扰它们。那么,即使这些细胞器有计划有秩序地以非常和谐的方式聚到
一起,它们也必须从周围获得必需的酶,并被膜所覆盖,膜的里面应充满能提供理想环境的
特殊的液体。就算这些“非常不可能”的事件真的偶然发生了,那么,这个分子堆能变成生
命吗?
答案是“不”,因为研究已经显示,仅仅结合生命必需的所有物质,并不足以让生命开
始。即使把生命所需的所有蛋白质聚在一起并放进试管里,也不可能产生一个活细胞。关于
这个课题的全部实验都没有成功。所有的观察和实验都表明,生命只能源于生命。生命从非
生命的物质进化而来的论断,也即“无生源说”,只是进化论者梦中的童话,并且它与每一
次试验和观察的结果完全相左。
因此在这一点上,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也必须起源于别的生命。这就是真主“哈
伊”(Hayy)(生命的主宰)的反映。生命只能依照他的意愿开始、继续和结束。进化论无
法解释生命的起源,也无法解释
生命必需的物质是怎样形成和聚
集到一起的。
作为一位科学家, 香德
拉· 维克拉马辛( C h a n d r a
Wickramasinghe)一生接受的教
育都是生命是偶然产生的,他这
样讲述他所面对的现实:
“早期接受的科学教育把我
彻底洗脑了,我相信科学是容不
下创造论的。我现在必须痛苦地
摆脱这种观念。此刻,我找不到
任何合理的论据,去反驳信仰上
帝的观点。我们曾有过开放的思
想,而今我们意识到,对生命起
源唯一合乎逻辑的答案就是——
创造, 而决非偶然而随机地形
成。”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