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8, 2010

时间的相对论和命运的事实


上面的叙述表明,我们从来没有和现实中的“三维空间”直接接触,我们完全在我们的思想
中度过一生。与之相反的主张,将是丧失理性和科学事实的迷信;因为,我们没有任何可能与外
部世界的本源有直接的接触。
这个事实驳斥了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假设:物质的绝对与永恒的假设。唯
物主义哲学立足的第二种假设,就是时间也是绝对与永恒的,这与第一种假设一样的迷信。
时间的感知
我们所说的“时间”,实际上是一个时刻与另一时刻作比较的方法。例如,当一个人敲打一
个物体时,他听到一个特定的声音。当他在五分钟后敲打同一物体时,听到了另一个声音。这个
人的感知在这两个声音之间有一段间隔,他把这段间隔叫做“时间”。然而,当听到第二个声音
时,他听到的第一个声音仅仅存在于他的记忆中,是他想象中的一点资讯。一个人通过比较他所
生活的瞬间与他记忆里的瞬间来形成对时间的感知。如果他不作这种比较,他也不会有时间的感
知。
同样,有人看见某人从门里走进并坐在房子中间的一把扶手椅上时也进行比较。当这个人坐
在扶手椅上时,他开门时和向椅子走去时的影像在记忆中作为片断讯息被编辑。当人们把这个坐
在椅子上的人和记忆中的讯息进行比较时就产生了时间的感知。
简而言之,时间是脑中储存的讯息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人没有记忆,他的大脑就不能做这
些转译,因而也就永远也不能形成时间的感知。一个人认为他30岁了,仅仅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
已经积累了与这30年有关的讯息。如果他的记忆不复存在,就想不起任何这些早先时间的存在,
只能经历单一的目前生活的“瞬间”。
对“永恒”的科学解释
让我们通过引述有关科学家和学者的解释来阐释永恒这一主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遗
传学教授、思想家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cois Jacob),在他的《可能与实际》(Le Jeu des
Possibles)一书中,解释有关时间倒流的现象:
倒放的电影,使我们得以想象时间向后流逝的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奶油自己从咖啡中
分出来,并跳出杯子、进入乳脂分离器;一束光线从墙上发出,并汇集到一个光源,而不是从光
792 创造论图谱
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知源于对这一时刻与另一时刻的对比和比较。比方说,我们想象从播种、所种
的植物开花到这些花被采摘和扎成花束的时间间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但实际上,时
间是将“此刻”发生的事件与之前已发生的具体事件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感知。
源射出;石子从水中跳到人的手中,是无数冒出来的水滴惊人地将之抛上来。然而,在这个有如
此相反特征的时间逆行的世界,我们的大脑加工讯息和我们的记忆编辑信息的方式会同样倒转。
过去和将来也同样如此,尽管世界看起来会和现在一模一样。205
然而由于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一定的事件顺序,世界不会像上面所叙述的那样运行。我们
假定时间总是向前流动。可是,这是在大脑里得出的一个决定,因此完全是相对的。实际上,我
们永远不会知道时间怎样流动——甚至连它是否流动都无从得知!这是因为时间不是一个绝对的
事实,而只是某种感知。
时间是感知的事实,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也得到了论证。林肯·巴尼特在
他的《宇宙与爱因斯坦博士》一书中写道:
与绝对空间一起,爱因斯坦放弃了绝对时间的概念——稳定、恒久、无情、普遍的时间流
逝,从无限的过去流向无限的未来。至于相对论难懂的说法,源自人们不愿承认对时间的感觉如
同对颜色的感觉一样,是一种感知。就如空间是物质的可能顺序一样,时间是事件的可能顺序。
对时间主观性的最好解释,来自爱因斯坦自己的话:“个体的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事件的安
排;我们记忆中一系列单纯的事件,根据‘更早’和‘更晚’的标准排序。”因此,个体的确存
在着自我时间或主观时间。这种时间本身是不可测量的。我可以这样把数位与事件联系起来:较
大的数位与较晚的事件而不是较早的事件相联系。206
巴尼特在书中写道,爱因斯坦证明了“空间和时间是直觉的形式,它们不能脱离意识,就如
我们对颜色、形状或大小的概念”,根据广义相对论,“除了我们衡量的事件顺序外,时间没有
独立的存在。”207
既然时间是由感知组成的,它完全依赖于感知者——因而是相对的。
时间流动的速度根据我们进行衡量的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因为,人体内并没有确切指示时
间流速的自然钟。林肯·巴尼特写道:“正像如果没有分辨颜色的眼睛,就不存在什么颜色;如
果没有事件发生来标记,也就没有瞬间、小时或一天了。”208
在梦里我们清楚地经历时间的相对性。虽然我们在梦中感觉好象经历了数小时,但实际上那
阿德楠•欧柯塔793
梦中我们清楚地感知时间的相对性。虽然我们在梦中感知到的事物,
好象持续了几个小时,但实际上那只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事。
只是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事。
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设你被放进一个专门设计的只有一扇窗户的房间,并
在那里呆一段时间。墙上的钟向你显示度过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从房间的窗户里看到
太阳以一定的间隔升起落下。几天之后在被问到你在房间里度过的时间时,你会按照你从墙上的
钟表得来的信息和日升日落的次数来回答。比如说,你认为你在房间里度过了3天。但是如果放你
进去的人说你在那里只停留了两天,你从窗户里看的的太阳是假造的,而房间里的钟也被特别调
快了,那你的计算就可能是错的。
这个例子形象地证明了我们对时间速度的资讯,是建立在根据感知者而变化的参照物基础上
的。
时间的相对性,也是科学方法证明的科学事实。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主张时间随物体的速
度和距重心的距离而变化。当速度加快时,时间就缩短、压缩、放慢,直至完全到达一个“停
止”点上。
爱因斯坦自己给出了一个例子。想象一下,有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人留在地球上,另一个以
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太空遨游。当遨游者回来时,他会发现兄弟的年岁比自己大了。其原因是,以
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太空遨游的兄弟的时间,流逝较慢。如果是在太空旅行的父亲和他留在地球上
的儿子,情况会是怎样呢?如果父亲出发时是27岁,儿子3岁,当父亲30年(地球时间)后回到
地球时,他将只有30岁,而他的儿子将是33岁!209
794 创造论图谱
时间完全是随感知者而异的一个概念。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对某人显得漫长,
可对另一人却可能短暂。为了理解哪一个是正确的,我们就需要钟表、日历
这样的时间来源。没有这些来源,我们不可能对时间作出正确的判断。
应该指出,时间的这种相对性,不是由时钟的快慢引起的。它是整个物质系统不同运行期间
的结果;该系统一直深入到次原子粒子中。在时间被拉伸的环境中,人的心跳、细胞复制、大脑
作用等等的运行都会更慢些。人们继续他们的日常活动,却根本注意不到时间流速的减缓。
《古兰经》中的相对论
从现代科学发现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并非唯物主义者所认为的是绝对事实,而只是相对的感
知。更有趣的是,直到二十世纪的科学才发现的这个事实,1400多年前的《古兰经》就告诉了人
类。《古兰经》中有关于时间相对性的各种描述。
我们能在《古兰经》的许多经文中看到被科学证明的事实:时间是由事件、处所和环境决定
的心理感知。例如,《古兰经》中启示,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在是非常短暂的:
“在那时,他将召唤你们,而你们将以颂词答应他。你们将猜想自己在坟墓里只逗留一会
儿。”(《古兰经》第十七章:夜行第52节)
“在他集合他们的那日,他们仿佛只在白昼逗留过一会儿,他们互相认识,把与真主相会之
说称为谎言的人,确已亏折了,他们不是遵循正道的。”(《古兰经》第十章:优努斯第45节)
有些《古兰》经文指出,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不尽相同,而且有时很短的时间人们会觉得似乎
很长。人类在后世审判期间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主说:‘你们在大地上逗留了几年?’他们说:‘我们逗留了一天,或者不足一天;
请你问问能计算年月的(天神)吧’。他说:‘你们只逗留了很少的年月,假若你们知
道’。”(《古兰经》第二十三章:信士第112-114节)
一些别的经文指出,时间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流动速度:
“他们要求你早日昭示刑罚。真主绝不爽约。在你的主那里的一日,恰如你们所数的一千
年。”(《古兰经》第二十二章:朝觐第47节)
“ 众天神和精神在一日之内升到他那里, 那一日的长度是五万年。”
(《古兰经》第七十章:天梯第4节)
“他治理自天至地的事物,然后那事物在一日之内上升到他那里,那一日的长度,是你们所
计算的一千年。”(《古兰经》第三十二章:叩头第5节)
这些经文清楚地说明了时间的相对性。20世纪的科学发现的这个事实,《古兰经》早在
1400年前,就已经告知人类;这显然是围绕整个时间和空间的真主的
启示。
《古兰经》的很多章节揭示,时间是感知。这在《古兰
经》的故事中尤其明显。例如,真主让一个有信仰的群
体,在山洞里沉睡了三百多年;当他们醒来时,还以为
自己在那里只呆了一会儿,无法计算究竟睡了多久:
“我就使他们在山洞里几年不能听闻。后来我使他们苏
醒,以便我知道两派中的哪一派更能计算他们所停留的
时间。”(《古兰经》第十八章:山洞第11-12节)
阿德楠•欧柯塔795
哈伦•叶海雅
“我如此使他们觉醒,以便他们互相询问,其中有一个人说:‘你们逗留了多久?’他们
说:‘我们逗留了一天,或不到一天。’‘他们说:‘你们的主最清楚你们逗留的时间的。
你们自己派一个人,带着你们的这些银币到城里去,看看谁家的食品最清洁,叫他买点食品
给你们,要叫他很谨慎,不要使任何人知道你们。”(《古兰经》第十八章:山洞第19节)
下面的经文也是说明时间实际上属于心理感知的证据:
“难道你没看见那个人吗?他经过一个荒凉的颓废的城市,他说:‘真主怎样使这个已死的
城市复活呢?’故真主使他在死亡的状态下逗留了一百年,然后使他复活。他说:‘你逗留
了多久?’他说:‘我逗留了一日,或不到一日。’他说:‘不然,你已逗留了一百年。你
看你的饮食,没有腐败。你看你的驴子。我要以你为世人的迹象。你看这些骸骨,我怎样配
合他,怎样以肉套在它的上面。’当他明白这件事的时候,他说:‘我知道真主对于万事是
全能的’。”(《古兰经》第二章:黄牛第259节)
上述经文清楚地强调,创造时间的真主不受时间的约束。而人类则受真主规定的时间的约
束。如经中所述,人类甚至无法知道自己睡了多久。在这样的状态下,断定时间是绝对的——正
如唯物主义以扭曲的心态所作的那样,将是非常不合理的。
命运
时间的变化的相对性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对我们而言持续了几十亿年的时期,在另
一个尺度上不过才一秒种。而且,从世界开始到结束的漫长岁月,也许还不到一秒钟,而只是另
一尺度的瞬间。
这正是命运概念的本质——大多数人,尤其是唯物主义者不大理解的概念;唯物主义更是完
全否认这一点。命运是真主关于过去或未来所有事件的完美知识。大多数人疑问,真主怎能知道
尚未经历的事件,而且这使他们不能理解命运的真实性。然而,“尚未经历的事件”只是指我们
尚未经历,真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为正是他自己创建它们的。所以,过去、将来和现
在,对真主都是一样的;对真主而言,一切已经发生并完成了。
林肯·巴尼特在《宇宙与爱因斯坦博士》里解释了广义相对论是如何导向这种见识的。根据
巴尼特的观点,宇宙可以“被整个包含在一个宇宙智慧之中”。210巴尼特称为“宇宙智慧”的是
真主统辖整个宇宙的智能和知识。就像我们不难从总体上看出某个统治者的开始、中间、结局以
及其间的全部过程一样,真主自始至终知道支配我们的时间,像了解一个瞬间一样。人们只能在
属于他们的时间到来时,才经历那些事件,并见证真主已为他们造化的命运。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注意在社会上对命运的歪曲理解。这种对命运的歪曲行为,产生一种
迷信思想:真主已经为每个人确定了一个“命运”,但人们有时可以改变这些命运。例如,说到
一个挣脱死亡线的病人,有人会肤浅地说“他战胜了自己的命运”。然而,没有人能够改变其
命运。濒死之人之所以能脱离死亡线,是因为他那时注定还不会死。同时那些人会再次自欺地
说:“我战胜了我的命运”,并坚持这样的思想倾向,这也是他们的命运。
命运是真主永恒的知识。因为,所有时间对真主而言都是瞬间,他支配整个时间和空间,一
切事物都在命运中注定和完成。
我们也从《古兰经》中了解到,时间唯独属于真主:一些将来会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古
兰经》把它们当作很久以前已经发生的事而叙述了。例如,人们最终在后世接受真主清算的经
文,被描述成很久以前已发生过的事件:
“号角一响,凡在天地间的,都要昏倒,除非真主所意欲的。然后,号角再响一次,他们就
796 创造论图谱
忽然站起来,东瞻西顾的。大地将因它的主的光明而亮;功过簿将陈列出来;众先知和见证
将被召来,他们将被秉公裁判而不受亏枉……不信道者,将一队一队地被赶入火狱……敬畏主
者将一队一队地被邀入乐园……”(《古兰经》第三十九章:队伍第68-73节)
与之有关的其它经文是:
“每个人都要到来,驱逐的天神和见证的天神,将与他同行。” (《古兰经》第五十章:戛
弗第21节)
“天将破裂;在那日,天将成为脆弱的。”(《古兰经》第六十九章:真灾第16节)
“他将因他们的坚忍而以乐园和丝绸报酬他们。他们在乐园中,靠在床上,不觉炎热,也不
觉严寒。”(《古兰经》第七十六章:人第12-13节)
“火狱将为能见的人显露出来的日子。”(《古兰经》第七十九章:急掣的第36节)
“故今日信士们,嘲笑不信道的人们。”(《古兰经》第八十三章:称量不公第34节)
“罪犯们将看见火狱,必堕其中,无处逃避。”(《古兰经》第十八章:山洞第53节)
正如我们所见,我们死之后将要经历的事件(以我们的观点),在《古兰经》中作为已经历
过的事来描述。真主不受我们所受的相对时间框架的制约。真主对这些事件具有永恒的意志:人
们已经执行了这些事件,所有这些事件已经实施并结束了。经文告知我们,每一事件不论大小,
都在真主的知识之内,并记录在天经中:
“无论你处理什么事物,无论你诵读《古兰经》哪一章经文,无论你们做什么工作,当你们
着手的时候,我总是见证你们的。天地间微尘重的事物,都不能逃避真主的鉴察,无论比微
尘小还是比微尘大,都记载在一本明显的天经中。”(《古兰经》第十章:优努斯第61节)
唯物主义者的烦恼
本章讨论的主题,即潜藏在物质、永恒、无限之中的真理,其实极为清楚了。就如前文所
述,这决不是某种哲学或思想方式,而是无法否认的显然的真理。在这个主题上,理性与逻辑证
据只承认一点:对我们而言,由所有物质组成的、所有人类生活其中的宇宙,其实是一个完全的
幻影,一个我们脑中感知的汇集,而它的本源我们根本无法直接触及。
唯物主义者在理解这个问题时,处境很艰难。例如,如果我们回到唯物主义者波利特兹尔
(Politzer)的公车的例子:虽然波利特兹尔在技术上知道他不能脱离感知,但他只承认一些特
定情况。即,波利特兹尔认为,事件会在大脑里发生,直到公车碰撞时;但公车的碰撞一发生,
事件离开大脑,并获得物质性的现实。这里的逻辑缺陷非常明显:波利特兹尔犯了与唯物主义哲
学家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同样的错误:“我碰上石头,我的脚疼了,因此石头存
在”,而且他不能理解,公车的撞击引起的震惊实际上也只是感知而已。
唯物主义者不能理解这个主题的潜意识中的原因是,他们害怕理解它时将要面对的事实。林
肯·巴尼特指出只是“察觉”这个主题就引起一些唯物主义科学家的恐惧与焦虑:
“当哲学家把所有的客观现实缩小到感知的影子世界时,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人的感知的惊
人局限性。”211
我们无法触及物质本源和时间是感知的事实,在唯物主义者中引起巨大的恐惧,因为物质和
时间是支持他们关于绝对存在的仅有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把它们作为崇拜的偶像;因
为,他们认为自己是由物质和时间通过进化方式创造的。
当他们感觉到自己无法了解自己生活的宇宙、世界、自己的身体、别人以及影响其想法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等这一切的本质时,他们就被恐惧所压倒。他们依赖和信奉的一切突然无影无踪
阿德楠•欧柯塔797
哈伦•叶海雅
了。他们对自己将在末日像经文描述的那样经历审判感到绝望:“在那日,他们将向真主表示屈
服,而他们所捏造者将回避他们。”(《古兰经》第十六章:蜜蜂第87节)
从那时起,唯物主义者努力使自己确信他们在真正面对外部的本源的物质,为达到这个目的
而虚构“证据”,并急得捶墙、踢石头、大喊大叫,但他永远不能逃脱现实。
正像他们想要从头脑中清除这个现实一样,他们想让其它人也抛弃它。他们意识到,如果人
们普遍知道物质的真正本质,他们粗糙的哲学和无知的世界观就会大白于天下,也失去其观点赖
以存在的土壤。这些恐惧解释了他们为我们在此所述的事实感到烦乱的原因。
真主陈述这些不信教者的恐惧在后世将变得更厉害。在审判日,他们的结局是:
“在那日,我把他们全体集合起来,然后,我对以物配主的人说:‘以前你们所妄称为我的
伙伴的,如今在哪里呢?’”(《古兰经》第六章:牲畜第22节)
在后世,不信教者将见证,他们的财产、子女和朋友都将离开他们并消失殆尽。他们曾认
为他们能够接触到世界上物质的本源,并自奉为真主的伙伴。真主在经中告知我们这个事
实:“你看看他们怎样抵赖。他们以前伪造的(伙伴)已回避他们了。” (《古兰经》第六
章:牲畜第24节)
信士的收获
物质不是绝对的和时间是一种感知的事实使唯物主义者惊恐万状时,真正的信士却掌握了这
个事实。当信仰真主的人们认识到物质的真正本质时,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个事实是回答
所有问题的关键,它解开了全部的秘密。以前看起来很难领会的事情变得易于理解了。
前面所说的关于死亡、乐园、地狱、后世及改变的尺度等问题可以理解了;一些重要的问
题,如“真主在哪里?”,“在真主之前有什么?”,“谁创造了真主?”,“坟墓里的生活
将持续多久?”,“天堂和地狱在哪里?”,“天堂和地狱目前存在吗?”等等,可以容易地回
答了。一旦人们领会了真主如何从无到有地创造了整个宇宙,“何时”、“何地”的问题则变得
毫无意义了,因为没有什么时间和空间。当人们理解空间的无限时,就会懂得天堂、地狱及人间
其实在同一个地方;如果理解了永恒,将会理解每一件事都在单一时刻发生:没有需要等待的事
物,时间没有消失,因为一切已经发生并且完成了。
领会了这个秘密,世界就成了信士的天堂。使人痛苦的所有物质担忧、焦虑和恐惧都消失
了。人们悟到在整个宇宙中,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悟到真主以他喜悦的方式,创造出整个
物质世界,他们要做的就是归向真主,他们全身心地服从真主:“奉献给真主”(《古兰经》第
三章:仪姆兰的家属第35节)
领悟这个秘密是今世最大的收获。
领悟这个秘密的同时,我们发现了《古兰经》昭示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真主比他的
命脉还近于他。”(《古兰经》第五十章:戛弗第16节)众所周知,我们的命脉在我们的体内。
而对一个人来说,比自己的命脉更近的会是什么呢?这种情形可以用我们无法逃脱自己的思想来
轻松地加以解释。领悟了这个秘密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条经文。
这是明白的真理。我们必须明确:除真主外,没有任何援助者;除真主外,人类没有别的供
给者;真主是唯一绝对的;他是唯一绝对的存在——他是人们寻求庇护、援助和回赐的唯一主
宰。
无论我们转向哪里,真主始终与我们同在!